<p>    湖山兼备,夜景富含生态元素,原有山体河流良好保育,这是珠海市为西区人民描绘的西部中心城轮廓。图为白藤湖,附近楼盘不断兴建。南都记者陈坤荣摄</p>

    湖山兼备,夜景富含生态元素,原有山体河流良好保育,这是珠海市为西区人民描绘的西部中心城轮廓。图为白藤湖,附近楼盘不断兴建。南都记者陈坤荣摄

 

 

    “家乡人都以为我从小县城来到了大都市,是怎样的温柔乡、富贵地,只有我清楚,我似乎重新回归了乡村。”

    ——— 刘湘 在某高校工作

    140万人口,湖山兼备,夜景富含生态元素,原有山体河流“生态斑块”良好保育,这是珠海市为西区人民描绘的西部中心城轮廓。按照西部中心城“三区一城”的规划,一个东至天生河、坭湾门水道,南至西湖大道,西至机场高速,北至粤西沿海高速,规划面积约193平方公里的西部中心城呼之欲出。

    虽然现状是金湾建区十年仍无主城区,不少居民买菜还要打五六元钱的摩的。虽然偌大的西区尚无一家三甲医院,有网友称,去年8月同事孩子深夜发高烧,被120送院治疗,3公里的路收费120元。入院时正值凌晨三点,但医院竟称看不了,让孩子转院市区医院。以上种种西区居民的困扰正在被解开,新学校、新医院、五星酒店,进入特区时代,西区似乎前所未有每天都在迎来好消息……

    10月11日上午,斗门区珠峰大道旁彩球冉冉,旌旗猎猎,比任何一个企业新厂址的动工都牵动人心,遵医五院新院址———珠海西区首个三甲医院的奠基仪式吸引了万千目光。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向南都记者透露,为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将尽快在航空产业园启动金湾首家五星级高档酒店等综合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此外,金湾还将建设珠海市技工学校,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征地交接仪式,预计占地数百亩,建成后将容纳两万人。

    10月1日,特区扩大至全市范围后,西区利好消息不断。珠海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局长吴轼近日表示,西部中心城区开发先期将在斗门启动,覆盖范围是斗门三个起步区,沿着黄杨河两岸,按照井岸镇不断往南部的金湾红旗、三灶等方向拓展,总面积约为16.4平方公里范围,力争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开发到一个初步的规模。

    建设速度曾遭质疑

    140万人口,湖山兼备,夜景富含生态元素,原有山体河流良好保育,这是珠海市为西区人民描绘的西部中心城轮廓。然而,西部中心城建设一直遭到众市民“雷声大雨点小”的频繁质疑。由于投入严重不足,西区城市配套设施长期落后,与市区相比是冰火两重天,不少游客从市区进入西区后甚至以为跌入了另一个世界,连西区居民也频频抱怨被遗忘了。

    对此,斗门区长梁元东曾对传媒说,新城建设已经起步,西部中心城区概念性规划顺利完成,土地利用规划已完成并报批。珠海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局长吴轼也于近日表示,建特区三十年以来,珠海一直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开发。最近一两年,市委市政府一直要求规划建设部门加快研究、制定西部地区规划、建设的相关方案。吴轼说,“西部中心城区作为西部大开发产业服务、生产服务基地和重要制造业的载体,西区中心城区将主要立足西区产业发展中心和珠中江重要的生产服务基地和服务中心”。

    不搞大跃进

    西部中心城区将如何开发?吴轼说,关于西部中心城区的开发模式,严格来讲,就是交通先行、产业跟进、城市发展、不搞大跃进。根据计划,此轮西部中心城区开发将先期在斗门启动,覆盖范围是斗门三个起步区,沿着黄杨河两岸,按照井岸镇不断往南部的金湾红旗、三灶等方向拓展,总面积约为16.4平方公里范围,力争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开发到一个初步的规模。

    他同时解释,之所以把西部中心城区开发的首站选定斗门三个片区作为重点,原因是其现有条件比较好,带动周边能力较强,开发成本较低,回收快。

    吴轼同时介绍了西部中心城区开发建设的进展,称市政府现已批准并原则通过了开发建设的方案。特区扩容后,将加快启动相关招投标工作。珠海常务副市长何宁卡此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西部中心城区193公里的规划、建设方案准备已经完成,在10月1日特区扩大至全市范围可作为西部中心城区开发的标志性节点,年内将敲下第一锤、挖下第一锹土。

    两驾马车同时驱动

    西部中心城区具体的开发未来或将由两驾马车拉动。吴轼称,目前在西部中心城区的开发上准备设置两个架构,一个是从市政府层面,成立西部中心城区起步区的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发改、规划、国土、建设、市政园林、水务等十几个部门组成同时包括金湾和斗门区政府;另一个是实施层面的架构,主要是在市统筹的情况下成立一个西部中心城区的起步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将下设相关的规划、土地开发、金融投资、征地拆迁、社会管理等架构,具体承担西部中心城区开发建设的实施工作。

    ■建设难题

    融资 资金最初仍靠贷款

    针对西部中心城区开发至关重要的融资问题,吴轼并未透露具体内容,只是称开发模式主要是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来推动西部开发。战略合作伙伴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土地的一级开发、二是加快西部中心城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西部中心城的起步建设资金最初或仍来自地方政府的贷款。斗门区长梁元东以“一河两岸”的改造为例,称已贷款4.6亿元,将为西部中心城的建设打下雏形。而斗门区基础设施道路建设贷款3.2亿元,遵医五院建设贷款2.5亿元,市第二中医院建设贷款2亿元,通过贷款和资金扶持,新城基础设施配套将逐步展开。

    持续 滚动推进保证不重蹈覆辙

    针对此次启动的西部中心城区开发,不少市民依然忧心忡忡,担心会重蹈上世纪的覆辙。针对西部中心城区开发能否“可持续”的问题,吴轼表示,为了保证西部中心城区开发的可持续,整个开发都将按照开发一片、成熟一片、滚动发展的模式来逐步推进,待先期启动的三个片区在开发建设相对成熟以后,再逐步推进到其它地区,不断拉开西部中心区开发建设。

    管窥西区

    并入珠海市27载,今年10月又纳入特区范围,西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已经特区化,我们不妨分门别类做系统梳理。

    商业商业集中在两个街区

    现状:斗门的商业多年来不温不火,斗门境内有商业步行街、名润超市、泰峰电器、得一超市、肯德基、麦当劳等连锁商业机构,多集中分布在井岸城区的两个街区,成为几十万斗门人在区内唯一购物所在。与斗门相邻的金湾区,其域内连锁商业有百和、得一、百福汇、肯德基等,其数量和品类也是少得可怜。

    动向:为重焕旧日荣光,老斗门主城区———斗门镇大力开发的文化广场的部分建筑目前已投入使用,斗门镇拟将以此为核心,打造一个集文化、娱乐、休闲、购物等于一体的大型文化娱乐中心,进而带动全镇的商业复苏。

    酒店业办个论坛要跑香洲

    现状:一面是丰富的旅游资源,一面是欠缺发达的酒店业,星级酒店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欠缺,一直成为制约西区旅游业乃至多个行业发展的桎梏。斗门区举办一个关乎本地发展模式探究的论坛,要全部人马奔赴香洲的星级酒店布置会场。

    斗门区境内,四星级以上酒店有御温泉度假村,金湾区四星级以上酒店有珠海阳光机场酒店、珠海海泉湾酒店、珠海金湾酒店(准四星)。然而这些酒店无论从入住率、配套档次,还是对地方经济发展贡献程度而言,都难与酒店业较为发达的珠海主城区相提并论。

    动向:金湾航空产业园将建首家五星级高档酒店,但动工时间未定。

    教育不是短板但仍不够

    现状:并列作为全省教育强区的金湾和斗门,其教育资源并不算匮乏———斗门区拥有的省一级学校八所,包括区一中、区实中、实验小学、井岸一小、乾务中心小学、五山中心小学、六乡中心小学、横山中心小学,拥有国家级学校1所即斗门区第三职业中学,金湾区拥有众多省一级小学。珠海一直为人称道的高校资源,也有珠海艺术学院、珠海城市职业学院、广东省科技学院珠海分校、遵义医学院、吉林大学珠海校区、五座学校集中在金湾区。然而作为珠海本地人口最多的两个区,金湾和斗门所能提供的教育资源仍属有限。

    动向:珠海市发改局近日公布的惠民工程中,就包括了在金湾区新建珠海市技工学校,和在斗门区扩建斗门一中两项惠及教育的工程。

    医疗远难满足最基本需求

    现状:在遵医五院新院区建成前,西区人看病可去的医院寥寥可数,金湾只有红旗医院和三灶医院能满足基本的入院治疗,斗门人只能就近选择斗门区人民医院(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但这家二甲医院却被网友认为“可能是全广东省甚至全中国最差的县级医院”,而各镇卫生院甚至连一辆配有设备的救护车都拿不出,其医疗条件可见一斑。

    动向:西区除了正在进行的薄弱镇卫生院改造外,白蕉镇卫生院住院楼、乾务镇卫生院综合楼的主体工程建设完成,已进入室内外简装修;斗门镇卫生院建设用地的预审正在研究讨论,井岸、白蕉镇卫生院新院建设的选址初步落实,三灶医院新建大楼工程资金已经落实,有望本月内开工。

    金湾现状调查

    建区近十年 仍无主城区

    金湾约有半数公务员目前都选择在市区或斗门居住

    早在1988年底,珠海市委、市政府就吹响“将开发建设重点转移到西部地区”的冲锋号角,珠海启动了轰轰烈烈西部大开发和新一轮造城运动。建设之初一度热火朝天,但自1993年后因遭遇国家宏观调控,资金链断裂一度中断,之后偃旗息鼓,西区开始陷于沉寂,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在十余年中几乎停滞不前。

    金湾区则自2001年建区以来,一晃近十年,至今没有主城区,市容市貌差、没有城市味、服务配套落后构成了这座滨海新区给外界的主要印象。

    出门买菜也要打五六元摩的

    “到了金湾会感觉时光倒流,以为来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某个内地小镇,随处可见的低矮的房子与市区格格不入,根本没有一点沿海城市的感觉”,在网上,一位到过金湾的游客这样发帖抱怨。

    事实亦如此。因为没有主城区,金湾城市配套极不完善,文化环境和生活娱乐设施严重匮乏,很多人为了生活能便利一点,不得不到市区或斗门居住。据南都记者了解,金湾约有半数公务员目前都选择在市区或斗门居住。“住市区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一位公务员颇感无奈地说,想把家安在金湾,前几年连个环境稍好一点的楼盘都没有,就是想安家也安不成,最近几年得益于房地产升温,红旗镇倒是建了不少楼盘,规模、环境上来了,可配套还是滞后。由于没有主城区,有些楼盘你想买个菜估计来回也要打五六块钱的摩的,太不方便,只能住市区。由于在西区工作,每天上下班花在路上的时间就要两个多小时,油费也要花去不少,虽然不便,但也只能忍受。

    长期只闻雷声不见雨点

    对于金湾城市发展严重滞后的情况,金湾社会各界早有共识,呼吁启动主城区建设、加强城市配套的声音一直是历年来金湾两会的热门提案或议案。金湾政协文史委员会甚至还在两会发言中集体建言,称建区多年以来一直没有主城区,导致了金湾区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在全区经济中所占比重偏小;没有一个完善的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给金湾区城市化的进程带来一定的影响。文史委员会还认为,加快西湖城区建设步伐,早日建成金湾区主城区,是广大金湾人民众望所归,但长期以来只闻雷声不见雨点。

    在早些时候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金湾区长杜卓也直面“无主城区”的家丑,坦言城市功能配套已成为目前金湾的一个短板,缺少城市氛围,“金湾是一个很好的地方,但很多人走进金湾,都会觉得这里城市功能有很多缺陷,生活不方便”。

    建设受土地纠纷所限

    南都记者了解到,导致金湾主城区建设动作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资金不足,还有土地纠纷和争议。上世纪80年代,政府启动西部大开发,金湾红旗、三灶不少地已被卖了出去,有些地甚至存在一地多卖的情况,时过境迁,很多土地的功能性质也已发生改变,建设金湾主城区,必然要把这些地集中收回、统一开发,势必涉及土地纠纷以及各种法律问题。

    为了加快主城区建设,金湾文史委员会为此建议:政府划出若干个居民小区,在区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每户居民建筑用地200平方米左右。通过土地部门规范的形式公开拍卖给投资者,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居民自建楼房,建设有特色的城区居民小区,从而减小阻力,解决资金问题,使城区建设步伐加快。

    ■现身说法

    “在金湾买不到像样的衣服”

    在西区某高校工作的刘湘对西区的配套设施缺乏深有体会,她在自己的博客中如是写道,“那晚,从海泉湾泡温泉回来已夜里11点。一帮人饥肠辘辘,一路搜寻着沿途的饭店,却都闭门打烊了。”

    “家乡人都以为我从小县城来到了大都市,是怎样的温柔乡、富贵地,只有我清楚,我似乎重新回归了乡村。”在刘湘看来,金湾区、红旗镇,这个离市区还需四十多分钟车程的破烂小镇,是珠海荒凉的贫瘠的西郊。珠海,北从广州过来是丰富的香洲,南与澳门相连是繁华的拱北,那是珠海人的市中心;而西区,在中国地图上,是天之角海之涯,是被珠海人称之为海角、地角、死角的地方。

    “位于西区的红旗镇,是学校师生的大后方。然而这里没有麦当劳肯德基,没有红蜻蜓意尔康,没有华润万家和家乐福,甚至没有中国银行。一条高低不平、弯曲狭窄的主街道,每天挤满了来来去去的大货车、小轿车、公交车、三轮车、摩托车、自行车,从来没有整齐过;沿街与店铺并立的农行、工行、建行,常年在修补扩建之中,没有不排队等候的时候;仅一家邮政局,门前往往被菜农果贩占领,让初来乍到的外地人常常找寻不着;一家暗淡的小镇医院,服务态度尚可,但老师们的孩子病了,宁愿不辞辛劳辗转到遥远的市区寻诊,却很少就近择医的”。

    上述这些所见所感,让住在西区的刘湘,一般是深居简出,曾创下半年不出校门的纪录。“我不愿踩着单车在杂乱的小镇上气喘吁吁,也不愿挤在慢腾腾的605、608里为去市区而无可奈何。曾十分想念我的小县城,下楼即是中心市场,上班总要穿过步行街,每天都能发现新到货的流行时装。而来珠海,我几乎两年没买到一件像样的衣服,似乎忘记了逛街的趣味”。

    名词解释

    西部中心城

    今年,珠海市制定的西部中心城规划出炉,一个东至天生河、坭湾门水道,南至西湖大道,西至机场高速,北至粤西沿海高速,规划面积约193平方公里的西部中心城区呼之欲出。按照西部中心城“三区一城”的规划,珠海西部不再被视为一个独立于城市以外的经济区,也不是城市边缘,而是三个城市中心的一个。而水源从不匮乏的西区,城区未来的生活主轴,也被定为沿着水岸空间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