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談判現進展 亞洲貨幣機遇顯現
美國貿易談判初步釋放出樂觀訊號、市場“沽美元”情緒延續、疊加人民幣中間價連日走強,為多數亞洲貨幣兌美元(AxJ)延續近期強勢提供了利好支撐。從最新貿易談判動向來看,特朗普提及美國有望與約 4 至 5 個國家達成貿易協議,涵蓋英國、中國及潛在的印度;中國上周五亦確認與美國敲定貿易協定框架。與此同時,日本方面稱,赤澤亮生與盧特尼克進行了“富有成效”的磋商,同意繼續推進互利共贏的貿易協議;台灣地區也表示,與美國的第二輪談判取得“建設性進展”,旨在規避特朗普政府擬加徵的關稅。
關稅期限仍是焦點
短期內,七月九日的關稅期限仍是市場核心焦點,各方關注是否會達成新協議或延長期限。儘管特朗普已表態不會延長期限,但提及計劃在未來一周半內(甚至更早)向其他國家發送信函,告知單邊關稅稅率。此外,我們同時將留意有關亞洲央行會否採取任何干預措施,以抑制亞洲貨幣兌美元的升勢。
展望後市,隨着美元信心動搖、美聯儲減息預期升溫且下行趨勢重啟,出口商及全球資產管理機構或將持續減持美元頭寸,並進一步提高對沖比率以降低美元風險敞口。若美國本土核心風險猶存,且美國以外的經濟增長保持韌性,亞洲貨幣有望借力美元弱勢延續升勢。
韓台大馬貨幣料漲
在亞洲貨幣中,華僑銀行預計今年下半年韓圜、新台幣及馬來西亞令吉具備進一步上漲空間,其中韓圜因選舉結果奠定政局穩定基礎,且政府聚焦通過財政刺激提振經濟增長,加之市場風險偏好回暖,作為高波動性貨幣有望延續升值勢頭;新台幣則受益於出口商與金融機構持續進行美元敞口對沖操作,這一需求構成其支撐動力。對新加坡元持中性看法,因其已接近新元名義有效匯率(S$NEER)區間上限,在貿易加權角度的升值空間相對有限;而印尼盾和泰銖表現或相對遜色,主要受國內經濟基本面偏弱及暫時性內部不確定性(尤以泰國為甚)拖累,可能成為亞太貨幣中的落後者。
華僑銀行香港經濟師 王灝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