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單不足 澳廠商慎待出口前景
【本報消息】據統計暨普查局發表的二五年第一季“工業出口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受訪廠商對本澳未來六個月出口前景態度越趨審慎。今年第一季主要出口貨品包括“藥品”、“電子產品/電器”、“煙酒”、“成衣”及“其他食品”;出口前景相對表現較佳的市場是亞洲及太平洋區(不包括中國內地、香港特區和日本的數據)。
平均持三個月訂單
今年第一季受訪廠商手頭訂單的月平均數為3個月,較二四年第四季減少0.4個月,其中“成衣製造業”手頭訂單數為4.9個月排首位,“藥品”和“電子業/電器”當季訂單數分別為4.4個月和3.4個月,“其他非紡織品”為1個月。
根據“市場季度訂單情況綜合指數”反映,本澳出口前景相對表現較佳的市場是亞洲及太平洋區(不包括中國內地、香港特區和日本的數據),指數變動為25.6%;美國的數據相對遜色,指數變動為負43.3%。
展望最憂訂單不足
對未來六個月的出口展望,有26.9%受訪廠商看好出口前景,較上一季的23%升3.9個百分點;52.3%受訪廠商看淡出口前景,較上一季的23.1%升29.2個百分點;另有20.8%受訪廠商預期出口前景無顯著變動,佔比較上一季的53.9%降33.1個百分點。
影響出口活動的問題中,68.2%受訪廠商表示“訂單不足”是主要問題;38.2%表示“原材料價格上升”;36.4%認為“外地市場價格競爭劇烈”是主要問題。對未來三個月的展望,43.2%及15.8%的廠商分別表示“訂單不足”及“外地市場價格競爭劇烈”是主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