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電商跳板 破局增長
從內地知名品牌元氣森林、完美日記,到最近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的伯希和,這些企業借力電商平台,完成從寂寂無名到行業黑馬的蛻變,折射出電商平台對中小企發展的重要作用。
中小企普遍面臨資金有限、市場管道薄弱的難題。傳統線下模式高投入,如門店租金、人力成本等,常成為發展瓶頸。電商平台輕資產特性,可打破這僵局。完美日記入駐天貓時,有說初期投入成本僅是線下開店的二十分之一,卻可通過平台流量精準觸達千萬級用戶。
電商平台提供的“數據儀錶盤”成為中小企業“決策羅盤”。又如內地品牌小熊電器,通過電商平台發現“迷你家電”搜索量暴增,迅速調整產品線,開發出細容量、高顏值的家電。小熊電器在二○年兩大電商節日,銷量突破五億元。這洞察倘依賴傳統市場調研,須耗費數百萬資金與半年周期。這印證電商平台用“數據替代經驗”,讓處於起步階段的企業,每一分投入都可轉化為可量化的市場回饋。
數字化正不斷改寫現今商業規則,中小企生存邏輯從“資源競爭”轉向“效率競爭”,惟本澳中小企對電商平台的了解有限,這可從相關的直播團體數據反映一二。如“跨境電商一站式服務”由二三年至去年,有二百商家企業曾諮詢服務,僅二十家企業真正使用服務。沒有落實是出於什麼原因,值得深挖。
資訊爆炸時代,中小企難以仿效大企“海陸空全渠道轟炸”,電商平台的演算法,卻可為中小企開闢“精準狙擊”蹊徑,破解資源匱乏,可低成本試錯,精準觸達用戶,重構“人貨場”;突破地域限制,邁向多元市場;塑造品牌形象,構建長期價值。
對中小企業而言,線上佈局已非選擇題。抓住電商平台跳板效應,中小企可在“巨人林立”的市場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增長曲線。但如何推動中小企進入電商平台,更需要相關團體與政府合力持續推廣到資源配置,讓中小企認識電商平台是線上佈局的“第一塊跳板”。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