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博彩消費下跌
學者倡基建擴容增旅遊承載力
【本報消息】統計暨普查局公佈今年第一季本地生產總值的初步數值為997.8億元,按年實質减1.3%,首季GDP呈現收縮。有學者料今年經濟水平與去年持平,但關注非博彩消費下跌情況,提出城市擴容、增加夜間活動、挖掘國際客源市場等建議。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馮家超解讀數據指出,二三至二四年疫後通關,澳門經濟經歷高速增長階段,但到今年出現放緩跡象,這符合澳門旅遊業發展兩年至兩年半周期性變化規律。雖外圍經濟環境不穩,但考慮到“五 · 一”黃金周以及下半年旅遊業旺季等利好因素,預計今年澳門旅遊、博彩業及整體經濟大概率與去年持平。
強化配套增夜間活動
關於旅客非博彩消費下降,馮家超指澳門目前面臨瓶頸。住宿方面,澳門有4.5萬間酒店房,假期酒店入住率逾95%,房間不足或令部分旅客消費資源流失。在城市基礎設施方面,除酒店外,交通配套、關口等也需擴容,以滿足旅遊博彩業從依賴貴賓客向大眾客、中場客轉變的需求,以增加旅客量來推動經濟發展,故提升旅遊承載力至關重要。
此外,還應強化旅遊產業的配套建設,豐富娛樂設施,增加夜間活動。目前澳門夜間非博彩活動選擇較少,加大這方面的投資,可吸引旅客留宿。同時,鑑於旅客消費模式的變化,可充分發揮澳門“娛樂場+消費”的疊加效應,提振消費。
須研判旅客消費模式
澳門大學亞太經濟與管理研究所研究員關鋒表示,今年首季經濟下跌,但現階段難以判斷增長趨勢是否已發生轉變。留意到賭收增長和私人消費相對穩定,這意味着非博彩收益跌幅較大。儘管首季旅客量增11%,但非博彩消費卻降低,因此持續研判旅客消費模式十分必要。
此外,美國關稅政策對首季數據影響較小,但全球經濟形勢、內地居民收入和消費狀况,以及人民幣匯率走勢等外部經濟因素,未來仍可能帶來潛在影響。
他認為,刺激內部市場需求,對提振經濟的作用有限,重點仍要刺激服務出口。當前,訪澳國際客源增長空間巨大,國際客源的增加,有助降低客源單一風險,也可帶來新的經濟活動和消費模式,為澳門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